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清 高19.7、口径13.5、足径9.5厘米 1956年周庆岐先生 捐赠 唇口,束颈,长腹,肩部饰凸起弦纹一道。器身施仿钧窑变釉,外底施酱釉,并刻有“雍正年制’’四字篆书款。窑变釉为宋代钧窑所创烧,釉料中有多种呈色剂,如铁、铜、锰、钴等,经高温窑火烧制,釉料相互交融,自然流淌,在熔融过程中,出现鲜艳夺目的釉色,如红、紫、蓝等色交错在一起,绚丽多姿,妙趣横生。窑变釉开创了我国釉彩装...
清 高1.5、口径10.8厘米 1965年董纯才先生 捐赠 敞口、浅腹、平底。白釉为地,盘心红龙几乎占据了整个画面,龙的整体用矶红绘成,矶红以 青矶为原料,经锻烧漂洗后,主要着色剂是氧化铁,在氧化气氛中烧成低温红釉,色泽稍暗,成红色。五爪盘龙,张口,露牙,龙身饰细鳞纹,鬣毛曲折挺拔,神态活跃。龙的周边有黄、绿彩流云围绕,主题突出,釉色明净,胎质洁白精细,红彩呈色纯正。是清代瓷器中...
清 高9、口径19厘米 1960年丁淑贞先生 捐赠 敞口微侈、弧腹、圈足,底部有青花双圈“大清康熙年制”楷书款。内壁近口沿处,青花绘绵地梅花纹,碗内底绘山水、树木、亭台,外腹绘赤壁夜游图,并书苏轼前赤壁赋全文。山水人物,栩栩如生,笔法工整流畅,色彩柔和,构图严谨,集书、画为一体,代表了康熙时期的陶瓷绘画特色。(杨振玉)
战国 长6.2、宽3.8、厚0.4厘米 器片状,镂雕,两面纹饰相同,器表残存朱砂痕迹。中部雕刻一只蟠成圆环形的螭,背脊正中有宽带纹,内填饰阴线纹。螭拦腰咬住一裸人,并一爪抓臂,一爪抓腿,似乎正在将人吞噬。在螭的左右,分别镂雕一个人首蛇身的神人形象。在商代晚期的青铜器上有类似的虎食人形象,被食之人与本器相同,神态安祥,毫无惊惧和挣扎之状,应该与当时的宗教神话有关。
清 高15、长15.6、宽3.6厘米 器为二鱼龙,身下刻寿山福海纹。大鱼龙仰头,大张口,中空,可插花,下颔部阴刻篆书“乾隆年制”四字款。明代玉花插多为灵芝、玉兰等造型,厚重,纹饰简练,很少出现枝杈,清代玉花插造型更为复杂多样。
清 通高9.8,口径16.6厘米 文房水具。器平底,四足,口沿处两侧各镂空雕刻螭衔灵芝云纹耳,耳下套一活环。器内底凸雕芦苇、莲荷纹。外壁浅浮雕莲荷、芦苇、飞鸟和水波纹。由莲花、莲叶组成的“青莲” 谐音“清廉”,象征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品质;“一柄”莲花与“一品”谐音,此器纹饰寓意“一品清廉”。原为清宫旧藏。
元 金元时期 宽6.8、高5.9厘米 一只体形健硕的虎伏卧于山石柞树旁,双目圆睁,尾巴高高翘起,皮毛用排列有序且弯曲的长三角形表示。柞树树叶宽大,用阴刻线表现树叶茎脉。山石上方刻有灵芝纹。采用巧作技法使虎、柞树和灵芝纹用黄褐色玉皮雕刻,山石用青白色玉雕刻。
宋 辽金时期 长8.3、宽7.6厘米 器以圆环为托高浮雕、镂雕鹘捉天鹅图案。天鹅体形肥硕,曲颈仰天悲鸣,正在拼命挣扎。鹘身形虽小,但勇猛矫健,双爪有力地抓住天鹅头部,短喙锐利地伸向鹅的颅顶。这种只雕刻鹘、鹅,没有花草杂饰的造型是早期春水玉特征,圆环托至元也演变为椭圆形。
唐 长6、宽1.7、高1.9厘米 器为长方形龙首,巨目宽眉,长吻张口,双耳后抿,双长角,角端向上翻卷。嘴角处有一穿孔,鬣、须等细部以阴刻线表现。
宋 长5.8、宽2.7厘米 唐代飞天一般身体扭转,胸以上部位做正面造型。宋代以后飞天多俯身,面向前飞行。这件飞天是典型的宋代风格,身体平展而略有起伏,通过宽窄不同的阴刻线刻划的衣纹及镂空飘带将云中飞行的动感表现地自然流畅。
宋 长6.9、宽5厘米 器双面雕。龙身粗壮,向上高高翻卷与前爪形成环形,间以寥寥数刀刻云纹连接。通体鳞纹,爪部雕刻有细密的锯齿纹,张口吐舌,上唇上卷,眼为长菱形,角及长鬣向后飞扬。
宋 长6.9、宽3.9厘米 器双面镂空雕刻一枝莲,由叶、果实和花组成。折枝花是宋金时期玉雕工艺的创新题材,花枝交错、翻转掩映,形成多层次和立体的效果。从器型看,此可能是簪首,底部嵌于金银材质的簪体。
近代 高6、口径5、足径3.5厘米 1979年王树伟先生 捐赠 撇口,长腹,腹部有一环形把手,圈足。外壁五彩纹饰。杯口部有一周青花弦纹,腹部绘五色旗和十八星旗,二旗相互交叉,其上墨书:“光复纪念”,旗旁有墨书:“中华民国纪念品”。五色旗是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时使用的旗帜,红黄蓝白黑五色表示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十八星旗是湖北军政府悬挂的旗帜,十八星代表当时的十八个行省。此器制作规整...
清 高23.8、口径7.6、底径8.2厘米 1960年周德蕴先生 捐赠 器呈侈口,束颈,溜肩,直腹,圈足。腹部饰对称双耳。口内、外壁及器底施炉钧釉。底部暗刻“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炉钧釉始烧于雍正时期,是两次入窑烧成的低温釉,釉色仿钧,雍正时期釉面呈红、蓝、紫、绿、月白等色,组成长短不一的垂流条纹。乾隆时期炉钧釉制品,初其釉面仍有雍正时期釉面特征,以后釉面逐渐呈蓝、绿、月白各...
清 高41.3、口径11.5、足径13.2厘米 1981年章立凡先生 捐赠 清代官窑瓷器。侈口,束颈,溜肩,直腹,圈足。造型呈直桶形,因形似灯笼,又名灯笼尊。器内壁施豆绿釉,外壁为白地粉彩,口沿描金彩,口部为如意云头纹,腹部绘各色菊花及山石纹,并有乾隆御题诗:“看到东篱觉有神,风流画史更诗人,素华独殿群芳后,个里原藏万卉春。”底施豆绿釉,书礬红“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粉彩为釉...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